首页 > 北京警察博物馆 > 研究成果 > 警史研究

小小证件见证新中国开国大典公安保卫工作

  1949年10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公安保卫工作,那是令我终生难忘的激昂时光。在北京警察博物馆的“首都公安发展史”展区,陈列着一件淡黄色的佩条,它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首都公安开国大典保卫工作。

  这件佩条是绸布料,长约18厘米,宽约5 厘米,上边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委会”的长方形印章,当中印有“工作人员”四个红字。它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时,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的便衣警卫大队副大队长李宁佩带的工作证件。当时能够佩带这种证件登上天安门城楼执行警卫任务的保卫人员为数不多,市公安局只有李宁一人。

  所以,这件佩条十分珍贵,它不仅是李宁个人的荣誉,同时也是市公安局的集体荣誉,它见证了首都公安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党中央决定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随后举行开国大典,郑重宣告成立新中国。为保证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顺利召开,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决定组建便衣警卫大队,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大队部设在北长街一处没收国民党官员的住宅里,在故宫护城河畔。便衣警卫大队下设三个队,我所在的华北军区北平市纠察总队(建国后更名为北京市纠察总队)便衣队编为二队,我任书记兼副队长。

  保卫开国大典是一件十分艰巨而繁重的政治任务,同志们工作热情都很高、责任心都很强。当时天安门城楼里杂草丛生,满地破砖碎瓦,有关部门进行了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大厅里临时摆放了几张桌子和一些椅子,以备首长休息。在金水桥北面、天安门前两侧,搭起了观礼台。观礼台是用杉木桩子做支柱,用木板搭成前低后高梯形的临时台子,没有现在的观礼台长。因观礼台是木制的,后面还放了许多装满水的大水缸和水桶等消防器材。

  开国大典前,我们便衣警卫大队协助有关部门,对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及附近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大典前一日,还专门对重点区域再次检查,工作非常细致。

  1949年10月1日当天,天安门前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晚上是群众晚会,广场上群情激昂,群众的阵阵欢呼、歌咏队的高亢歌声响彻云宵,到处是一片欢乐沸腾的海洋。可我的神经完全集中在保卫大典安全的政治任务中,我在群众队伍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工作一丝不苟。群众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钟才陆续散去,我和同志们撤回住地时,太阳已从东方升起,红霞布满天空。

  如今,这件佩条收藏在北京警察博物馆。每次提及它,我都好像又回到了开国大典时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情景中,回忆起那峥嵘岁月里艰苦又充满激情的公安保卫工作。

  这件佩条是首都公安国庆安保工作的第一代工作证件。后来,我也见过不同年代国庆安保的公安工作证件,它们的颜色、材料、款式发生了变化,但佩戴这些证件的首都公安民警都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党、对公安事业的绝对忠诚。

  2_副本.jpg(讲述人:王天翔,北京齿轮总厂离休干部,曾在北京市纠察总队便衣队和北京市公安局警卫处、文化保卫处等任职--北京警察博物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