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警察博物馆 > 展馆典藏 > 馆藏精品

开国大典时公安人员李宁在天安门城楼执勤时佩带的“工作人员”佩条(国家一级文物)

实物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公安人员李宁在天安门城楼上执勤佩带的“工作人员”佩条第098号(一级文物).jpg

  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一层基本陈列中,展示着一件特殊的展品--新中国开国大典“工作人员”佩条。这两个佩条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担负保卫的便衣警卫大队民警所佩戴的证件,它长约18厘米,宽约5厘米,为长方形浅黄色绸布条,上边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委会”的长方形印章,当中印有“工作人员”几个大字。这件藏品,是建馆筹备期间,从局属有关单位征集而来的,已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灭亡,代表广大人民意志的、新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联合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共中央决定,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再举行开国大典。

  为了保卫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在1949年8月,北平市公安局成立了便衣警卫大队,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人民政协和开国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便衣警卫大队部设在北长街一处没收国民党官员的住宅里,在故宫护城河的河畔上。便衣警卫大队由三部分人员组成:北平纠察总队抽调一个连队,担负路线便衣警卫;华北军区情报处所属侦查员,编入警卫大队,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住地、活动场所附近的定点秘密警卫;另从应届毕业的中学生中选调40名女青年,通过会议服务工作履行警卫任务。大队部设内勤、外勤两个组,全队共有干部400余人,后更名为市公安局警卫科。北京警察博物馆中展示的工作人员佩条就是时任警卫科副科长李宁所佩戴过的。

  保卫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委员会的召开和开国大典的举行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而当时警卫队伍中的干部和队员都是新人新手,他们热情很高,责任心很强,就是缺乏经验。党中央要求在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期间,在开国庆典活动中,必须保证绝对安全,在警卫范围内不能发生任何事情。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住地、活动场所和主要路线的秘密定点警卫工作的第一队同志,他们脱掉了军装、脱掉了干部服,甚至化妆成蹬三轮车的、修鞋的、修破烂的、摆小摊的去执行警卫任务,他们不熟悉掩护的职业,就在实践中观察学习,真正做到了装什么像什么、卖什么喊什么。

  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的前夕,警卫工作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演练。10月1日,开国大典即将举行。便衣警卫大队的任务是保证观礼台上的人员和群众的安全,大队把警卫力量用招待员和工作人员的形式,散布在观礼台上的群众中,指挥岗位于天安门下面的金水桥畔。开国大典当日,李宁则负责最重要的警卫任务:在天安门城楼上保卫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因为场地的限制,以及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警卫任务,当天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够佩戴着“工作人员”佩条,登上天安门城楼,亲自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那天,老民警李宁亲眼目睹了毛主席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激动人心的宣告,54门礼炮齐鸣28响,军乐队奏起曾经激发爱国人民向日本侵略者冲锋前进的《义勇军进行曲》。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极目远眺,那参加开国盛典的动人场面,那情绪高昂的群众队伍,那接受检阅雄姿威武的官兵,那五彩缤纷的旗海……每当拿起这个佩条,仿佛一次次的把李宁又带回到那峥嵘的岁月,这件小小的布条,也仿佛是新中国成立那激动人心时刻的见证,那珍贵的时刻,宣布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旧中国的灭亡,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将不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代名词,而是永远屹立在东方,收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加开国大典的保卫工作,能保存下这件珍贵的小小佩条,不仅仅是老民警李宁个人的终身荣誉,也是北京市公安局的集体荣誉!

  展出地点:一层挺进北平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