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警察博物馆 > 展馆典藏 > 馆藏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用的礼炮(国家一级文物)

 

1949年开国大典使用的礼炮(一级文物).jpg

  警察博物馆第一展区的显赫位置,摆放着一尊大炮。这是一尊日本造“九四式”山炮。它是警察博物馆筹备办的同志从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征集来的,被国家文物局近现代一级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开国大典上共使用54尊礼炮,等距离架在北京前门西侧的古城墙上。

  这以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每年国庆的这一天都在天安门广场鸣放礼炮。所不同的是,礼炮的尊数增加到了100尊。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时,使用了120尊礼炮,是迄今为止国庆庆典上使用礼炮最多的一次。那次庆典开始后,120门礼炮,分成两组交替鸣放。晚上,120门礼炮中的30门仍然留在城墙上,为施放焰火配音。建国10周年庆典活动接连搞了4天,是我国20世纪历时时间最长的一次国庆庆祝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离休老干部曹学华回忆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是刚刚完成战争使命的日本造野战山炮,有“一三”式和“九四”式两种。开国大典选定这种体积小,后坐力小的山炮后,马上从部队调集,但临近大典开始,尚缺两尊,不得已,又向驻守河北省涿县的70军炮兵营紧急调两门。当时曹学华就在这个部队任职。炮兵营接到命令后,立即挑选了两门日本山炮,营长党义山亲自带一个排的战士,护着两门山炮昼夜兼程送往北京。党义山及一个排的战士就被批准留下来,荣幸地参加了开国大典的庆祝活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行各业混乱无序,中国前进的道路坎坷、曲折起来,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人民也没有心情搞庆典仪式,许多国庆日随着暗淡的年月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1984年2月10日,外交部请示中央,要求恢复鸣放礼炮仪式。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个请示,从此,庆典礼炮和迎宾礼炮又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轰隆作响起来。恢复庆典礼炮仪式的当年,适逢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蓬勃进展,经济实力增强,中央决定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1984年10月1日那天上午10时整,早已进入指定位置的武警礼炮中队的官兵们,心情既激动又紧张。接到指挥员鸣放礼炮的命令后,炮手启动了控制系统。100门礼炮交替鸣放起来。

  国庆35周年后,武警总部一方面加紧改造现有礼炮,将原来的木轮子全部改成胶皮轮。一方面积极研制我国自己的专用礼炮。到了90年代,庆典及迎宾仪式上使用的礼炮,已经全部改用我国自己生产的专用礼炮了。我国生产的礼炮比日本山炮后坐力更小,炮筒长,声音也更清脆洪亮。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仪式上使用的100门礼炮,就全部是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庆典不仅规模更大,而且突破了以往鸣放28响礼炮的惯例,共鸣放了50响,蕴含伟大祖国经历了50个春秋,50年艰辛,50年豪迈,50年悲壮,50年辉煌。50响轰鸣礼炮,把中华民族深远的伟力和韧性充分彰显出来。

  通常都认为开国大典是中国共产党入城以后第一次阅兵和鸣放礼炮,其实不然。1949年3月23日,是被毛泽东称为“赴京赶考”的日子。中国革命的统帅部告别西柏坡这个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农村指挥部,开往北京香山。3月25日上午11点,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抵达北京清华园站,换乘轿车驶往颐和园。毛泽东等在颐和园大门口下车步行到了景福阁,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就去西苑机场参加专为毛泽东等举行的入城欢迎仪式。北平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民主人士等1000多人在西苑机场等候欢迎毛主席一行。下午5点,毛主席和朱德乘坐绿色吉普车进入会场,简短的仪式后,开始了阅兵式。这时,装甲兵团安装在西山脚下的50门火炮同时向天空发射500发照明弹,以示庆典。随着照明弹把京西的上空映得雪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军乐声也响彻云霄。毛泽东、朱德在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的陪同下,在这块共和国未来首都的土地上进行了第一次阅兵。这次简短的阅兵式上,虽然没有气派的、纯粹的礼炮,但那却是作为未来新中国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上空施放的第一次礼炮,又恰似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华民族政治舞台的前奏。

  展出地点:一层挺进北平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