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火东井”陶井栏
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二层古代治安管理展区内,陈列着一件东汉时期的陶井栏(复制品),这种陶井栏是古代放在水井上方的一种装置,起保护井口和防止井水污染的作用。但是警察博物馆里的这只陶井栏并非实用器,而是在墓葬里发现的,尺寸比实用器要小很多。古人有把生前的一些实用器皿制成模型放在墓葬里陪葬的习俗。因此,这件陶井栏也是一件陪葬品,又称明器(冥器)。
这只陶井栏为什么要收藏在警察博物馆里,它与古代治安有何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陶井栏上的画像和文字中找到答案。两汉时期,盛行在陶器和砖石上模印画像和文字,这些画像和文字往往能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史提供重要信息。北京警察博物馆里的这只陶井栏,质地为灰陶,平面呈长方井字形立框,上下相同,直壁平沿,四壁均刻有人物及动物纹样,形象真切,线条流畅。前壁为灭火人物,一人健步疾行,左手执水罐,右手扛旗,旁立一尾高足鸟朱雀,后壁为一牛在槽中饮水,前后壁两侧均模印篆书“戒火”及“东井”字样,并饰以火焰及鱼纹,左右壁图案除一头牛就槽欲饮水外,分别印有菱绮式窗格纹及鱼纹。
古代的“戒火”也就是“灭火”的意思,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戒火东井”图是我们已知最早的灭火图,它表现了当时的救火场景,记录了汉代的消防水平。
除北京警察博物馆这件“戒火东井”陶井栏外,《中国文物报》1999年11月28日载文介绍在洛阳京畿范围内出土一件陶“戒火东井”模型;此外,在辽宁省博物馆里也藏有一件“戒火东井”陶井栏,这三只陶井栏上的画像和文字如出一辙,因此说明它们基本属于同一时期,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汉代消防设施分布十分广泛。
“戒火东井”陶井栏是我国东汉时期墓葬品中的珍品,其造型及图案极为罕见,它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怎样抗御火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史料,同时它也证明了我国从汉代起已有专门的消防井设施,在消防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类汉代陶井,井上有“灭火东井”或“戒火东井”字样,有的陶井同时还有持瓶救火的图案。东井,不是说此井居东,而是指井宿。古人将天上的星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井宿为南方七宿的一员,又名东井。南方朱雀属火,人们却偏偏在其中选出四颗星,说它们是一眼井。火中有水,古人企望的是一种制约。在此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饱含寄托的“灭火”“戒火”陶井。
展出地点:二层古代治安管理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