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行政规范性文件
  1. [制发单位]北京市公安局
  2. [发文字号]京公治字〔2010〕1463号
  3. [主题分类]公安、安全、司法/公安
  4. [成文日期]2010-12-03
  5. [发布日期]2010-12-03
  6. [有效性]现行有效

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字号:        

京公治字〔2010〕1463号


第一章 总则


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国际化、大规模、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展览展销、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在北京举办,在我市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大型活动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形势的复杂,在举办过程中的风险和威胁也在逐渐增多。为了加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首都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北京市制订出台了《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在条例中明确规定:大型活动主办者申请大型活动安全许可时,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安全风险预测或者评估报告。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是公安机关进行活动审批许可的必要条件,是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证的第一关口。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和规范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定义如下:租用、借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场地、场所,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等群体性活动。按照定义,重大活动或重要敏感时期(如国家及政府重要会议及纪念庆典活动等)不属于大型群众性活动。因此,本规范不适用于重大活动或重要敏感时期。


二、编制主要依据


(一)主要法规依据


1、《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2、北京市公安局实施《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二)参考标准和经验


1、《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


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4353)


4、《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ISO 31000)


三、基本概念


(一)风险:通常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危害后果的组合。


(二)风险控制点:是对风险实施管理的具体落脚点,包括各类风险源、风险点、薄弱环节等。


(三)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对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第二章  安全等级评估


一、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及意义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在活动筹备期间,主承办单位自行组织或聘请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对涉及活动安全的风险因素,通过现场调(勘)查,运用对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对活动中现实存在的安全薄弱点和威胁等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风险因素和环节,预测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建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主承办方进行活动策划、编制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二)为活动安保服务单位编制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三)为公安机关行政许可与安保资源调配提供参考。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


《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大型活动及其实际情况,由主承办方向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委托,完成活动的风险评估。评估工作应按照下列原则开展:


(一)系统性。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工作原则,不能停留在某一“点”上,要尽可能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统筹考虑活动参与各方的服务工作流程、环节以及各种类型的风险。


(二)专业性。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健全专业化标准体系。


(三)综合性。风险的出现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耦合与叠加,要跳出单危险的局限,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和各种次生、衍生灾害等因素,充分运用综合分析手段。


(四)特殊性。不同类型的大型活动风险因素是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紧密结合具体活动时间、空间、社会环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评估工作。


三、大型活动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大型活动的风险从高到低分为极高、高、中、一般、低五个级别。


风险等级为极高:诸如有涉恐涉爆及敌对的行动性破坏信息的活动。


风险等级为高:有相关群体性、敏感性或针对该活动围堵、滋事信息的活动


风险等级为中:无相关敏感信息,但本身社会关注度高、热度高、规模大的活动。


风险等级为一般:社会关注度不高、无敏感信息,但规模相对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


风险等级为低:社会关注度不高的小型活动或专业展览展销、会议等活动。


四、大型活动安全因素及等级评定


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从活动策划到活动结束整个过程各个时期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各类性质不同的大型活动而言,其风险因素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不同类型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也相对固定,这些内容我们称之为大型活动风险和风险控制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人的因素:30分


1.参加活动的群体性质、年龄比例、心理特性、文化程度、数量、国籍等;


2.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各主要服务提供商的背景与举办此类大型活动的经验,灾害事故情况下的赔偿能力;


3.是否有要人及国内外贵宾参加;


4.活动组织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


5. 安保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定位、服务范围。


(二)场地因素:10分


1.场地建筑基本情况;


2.活动主要分布区域的容量,场地开放程度、避难与紧急疏散能力;


3.周边道路交通情况及内部人流、车流控制与管理;


4.场地安全保障设施服务能力与运行状态(应急广播、通风、照明),包括场地消检、电检、电梯、主要服务设施情况;


5.临时应急或动力电源增容保障情况;


6.经营设施与分布情况;


7. 防爆安检措施;


8. 周边建筑、商业密度、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仓库、河流等状况;


9.场地所处地理位置情况;


10.场地条件是否适合拟举办的活动。


(三)事件因素:20分


1.举办该项活动历史上是否曾经发生过安全方面的问题,有无不良安全记录;


2.活动的内容与规模(社会关注度、社会影响力、知名度、热度情况),参与活动各类人群的互动性、刺激性、社会敏感性;


3.活动类型与性质;


4.票务销售渠道与发行情况;


5.媒体宣传及舆论导向情况;


6.餐饮卫生管理情况;


7.活动使用的音响、焰火、灯光、大屏幕及主题内容对公共环境的噪声、视觉、交通等环境的影响;


8.气象变化可能对活动带来的影响;


9.医疗救护设置情况;


10.社会重大疫情对活动的影响;


11.季节气候变化对活动的影响情况。


(四)物品因素:10分


1.临建设施情况;


2.活动主要道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情况;


3.食品饮料等销售品种、规格、包装、运输管理情况;


4. 活动所涉及的贵重物品、危险物品情况。


(五)紧急疏散:10分


1.疏散通道与应急出入口状况;


2.应急广播系统与通讯保障情况;


3.周边建筑环境及交通对紧急疏散的影响;


4.重要环节和区域的人员流量状态及控制方案;


5.活动入场及结束后的人流、车流疏导方案。


(六)安全防范及安全管理:10分


1.防爆安检设置及人员资格;


2.禁限带物品的管控措施;


3.视频监控状况;


4.一般物品的寄存管理;


5.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预案;


6.活动拖延、取消、提前终止的应对方案;


7.要人警卫工作方案;


8.各项安全方案预案的编制、演练及人员培训情况;


9.各项安全方案预案的组织落实情况;

10.指挥调度及通讯保障方案。


(七)事项审核:10分


1.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2.主办者与承办者、活动各服务提供商签署的《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协议书》;


3.保安公司资质;


4.食品、餐饮服务公司资质;


5.活动临建设施搭建公司资质;


6.活动场地布置平面图及主要尺寸;


7.活动策划方案,包括议程、活动亮点及预期效果等;


8.场地租用方应急广播、消防、照明系统保障有关文件;


9.场地租用方供暖、热、水、电、气系统运行保障有关文件;


10.场地活动区域安全防范设施、安检系统运行有关保障文件及其它方面涉及的行政许可文件;


11.主承办方安全工作责任制情况;


12.各类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主要包括:突发恐怖爆炸事件,火灾,临建倒塌,医疗救护,活动因故拖延、停办、提前举办,群体性事件,紧急疏散,抢险自救,应急处置等。


五、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等级评定

(一)评估方法:


按照“全面分析预测,科学评估研判”的原则,分配上述7个风险因素权重分值,共100分。由评估企业根据活动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活动所涉及的各分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测评和量化打分,最终确定活动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测评表


风险因素 分值 测评结果 测评得分


人的因素30分 高(20-30分) √


中(10-19分) √


低(0-9分) √


场地因素10分 高(8-10分) √


中(4-7分) √


低(0-3分) √


事件因素20分 高(14-20分) √


中(7-13分) √


低(0-6分) √


物品因素10分 高(8-10分) √


中(4-7分) √


低(0-3分) √


紧急疏散10分 高(8-10分) √


中(4-7分) √


低(0-3分) √


安全防范及安全管理10分 高(8-10分) √


中(4-7分) √


低(0-3分) √

事项审核10分 高(8-10分) √


中(4-7分) √


低(0-3分) √


(二)等级评定:


风险等级分为五个级别:


1、当总分值在85-100分,测评为极高风险活动;


2、当总分值在70-84分,测评为高风险活动;


3、当总分值在55-69分,测评为中风险活动;


4、当总分值在40-54分,测评为一般风险活动;


5、当总分值在0-39分,测评为低风险活动。


第三章  大型群众性活动风险评估流程及要求


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由委托受理、文件审核与现场勘查、风险识别、评估报告撰写四个阶段组成。流程示意图如下:


委托    受理


一、委托受理阶段


活动主办方或承办方应在活动举办前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具有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委托,对其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评估机构应在活动举办前二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工作,并提交评估报告。对于规模较大、内容复杂的活动,可适度延长工作日。


委托单位在接到评估机构提交的评估报告后,根据报告所揭示的安全风险重要程度和降低风险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哪些是可承受风险、哪些是需要通过风险转移途径可降低的风险、哪些是通过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增加资源投入可降低的风险,并编制相应的安全风险防范方案,确保活动的安全运行。


二、文件审核与现场勘查阶段


评估机构在受理主办方或承办方的委托申请时,首先进行委托单位合法身份和相关文件的初审工作,掌握必要的资讯内容,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程序。


(一)主办方应提交的材料:评估机构能否对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进行合理有效评估,关键在于活动主办方提供的材料是否完备、充分。这些材料包括:


1、委托单位及活动概况:以往举办活动的经验,有无不良记录,活动时间、地点、基本内容、组织形式,相关部门审批文件,参与活动的人员情况。


2、活动场所资料:活动场所建筑楼层及活动区域平面图,建筑、消防、卫生等安全审查检验文件,保障供电、通信、紧急广播、医疗救护等服务能力的相关文件。


3、活动场所外部资料:室外活动期间的气象预测资料,周边道路交通和交通管制示意图。


4、安全管理资料: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岗位设置及责任制文件,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文件,专业安全工作人员的设置和配备文件,参与安全保障人员的资格及受训记录资料,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服务保障组织的基本信息与资格证明文件,相关服务协议(安保服务、临建服务、场地服务、餐饮食品服务、重要安全设备与设施保障服务等)。


(二)现场勘查

评估机构全面采集上述资料信息,并与活动主承办单位主要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访谈,开展现场踏勘,全面掌握评估资讯,准确分析和确定安全风险因素,确保评估质量。


三、风险识别阶段


评估机构根据主承办方提供的材料和进行现场勘查后获取的信息,对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描述,排查并确定风险控制点。主要包括:


1、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导致风险出现的可能威胁源);


2、引发风险的因素(可能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安全防范薄弱环节);


3、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可能造成的突发事件,次生、衍生事故灾害以及不良影响等)。


四、评估报告撰写阶段


在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撰写阶段,风险评估机构应当按照统一的标准撰写,统一报告格式,提出具体的风险解决对策和方案。


第四章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是对评估过程的记录、汇总和整理,是大型活动主承办方和相关活动服务单位进行安全防范组织方案制定与调整、公安机关活动行政许可与警力资源部署决策的依据。因此,风险评估报告要求结论准确、措施明确,同时在格式和内容上要求有统一的标准。


一、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评估报告在内容上要求相对固定,一般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总体概况


评估目的与范围。介绍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情况,参与单位和人员信息等。


(二)总体结论


评估出的风险与风险控制点总体情况,包括数量、可控性、控制措施和工作建议等。重点描述主要风险(极高、高风险),每类风险包括哪些主要风险控制点,并提出主要措施和建议。该部分是供活动主承办方、公安机关行政许可部门参阅的主要内容,要求重点突出,结论鲜明,语言精炼,其主要内容为风险管理结果和对策建议的简要论述。


(三)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将评估出的各项风险按如下统一框架形式表述:


1、风险名称:* * * *风险【 风险等级、可控性】


风险描述:风险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后果与影响(直接影响,对城市或企业形象、社会舆论等的影响)、历史情况(国内及本市历史情况等)、现有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需特别关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重点防护点(场所、区域、人群、服务内容、活动环节等)。


2、风险控制对策:消除风险的措施,提高事前控制力的措施,特殊控制措施,重点防护点(场所、区域、人群、服务内容、活动环节等)的具体防护措施,预案、演练和联动机制等应急准备措施,需要相关单位或组织协调解决的问题。


3、风险控制点总体情况:包括风险控制点的数量、等级、性质等。详细描述主要风险控制点的具体情况,风险控制点名称、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后果、影响范围、现有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等。


4、风险控制点控制对策:消除风险的措施,提高事前控制力的措施,特殊控制措施,预案、演练和联动机制等应急准备措施,需要相关单位或组织协调解决的问题。


(四)风险控制总体工作建议


要综合各风险点的情况,提出可操作的整体安全对策和工作建议。


(五)附件


应包括相关列表和必要说明等。


二、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风险评估报告在格式上应统一和固定,具体要求是:


(一)布局:


1、封面(包括反应评估活动项目名称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委托单位名称、评估机构名称并加盖公章、评估报告编制日期);


2、评估工作人员;


3、评估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4、编制说明;


5、目录;


6、必要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7、正文(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8、附件。


(二)字号、字体:


1、正文标题:


(1)章、节标题分别采用3号黑体字;


(2)项目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


2、正文内容:


(1)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号宋体字;


(2)表格表述部分可选择采用5号或6号宋体字。


(三)纸张、排版:


1、纸张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2、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


3、章、节标题居中,项目标题空两格;


4、评估报告页眉应书写与封皮相同的评估报告名称,采用5号宋体字;


5、评估报告页脚应在中间标明第几页/共几页;


6、行距1.5。


(四)封页:用评价单位公章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封页。  


附件1:


风险因素和风险控制点识别表


风险名称 描述 风险级别 控制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