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钱袋子”安全密织无形防护网

发布日期:2018-12-14     信息来源:北京市公安局

字号:        



被一连串剧本般精心设计的诈骗电话迷惑,眼看就要给骗子汇款了,事主的手机上忽然接到一个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的来电:“是不是刚刚有个自称警察的人让您把所有的钱全转到安全账户去?那是骗子!”事主还没报警,北京警方的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工作已经启动。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警方成立专门反电信网络诈骗机构,依托大数据警务建设,搭建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平台,内外联动、堵源斩首、打防并举,持续提升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能力,全力为百姓“钱袋子”密织一张无形防护网。仅2017年,北京市警方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就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达20亿元。


创新建立专门机构打击防范效果显著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多发高发,给人民群众告成巨大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由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支队(第十支队)于2015年10月牵头全市和市公安局相关部门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北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2016年又根据公安部授权,成立了全国公安机关唯一的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以下简称“两个中心”)。

“两个中心成立以来,以‘四专两合力’(专题研究、专门队伍、专案侦查、专门设备,抓好内部合力,整合外部合力)和‘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工作中,北京警方“反诈中心”以推进市区两级反诈平台建设为牵引,不断强化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应用,打防并举、堵源斩首,有力提升了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水平。2017年,北京警方破获本市及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和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分别上升近五成和近三成;同期,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群众财产损失同比分别下降25%和18%;实现了部际联席会议提出的发案、损失数同比下降,破案、抓人同比上升的“两降两升”工作目标,发案为2015年以来最低。

今年1至11月,破获本市及全国案件和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分别上升两成多和近两成;共拦截劝阻被骗群众6万余人次,拦截可统计资金近5亿元,其中单笔金额最高为1300余万元。


科技引领大数据支撑打击防范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在反诈中心“拦截处置响应室”,20多个工位里,民警和文职们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在自己的电脑前忙碌着。发现警情,一名警员迅速拨出电话:“您是不是刚接到一个来电说您涉嫌刑事案件,然后让配合他们协助调查吧。您别信他……”

据了解,仅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北京警方“反诈中心”共拦截劝阻被骗群众6万余人次,拦截可统计资金近5亿元,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22笔,成功避免了群众巨额财产损失。就在今年5月份,警方还成功劝阻正在接听仿冒公检法诈骗电话的事主高某,拦截保护其卡内资金1000余万元。

那就这么几十个工作人员,如何甄别大量的可疑电话呢?“反诈中心”技术人员做出了解答——原来,在这场事关每个人信息、财产安全的“反电诈战争”中,一支叫做“大数据”的新锐力量正在势不可挡地崛起。首都警方坚持科技引领,积极利用这支力量,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施主动防控战略,坚持从案前防范入手,运用大数据手段强化监测、预警和分析,全力降发案、减损失、保民生。

据了解,北京市公安局将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数据平台信息化建设作为市局大数据警务的重点建设项目,刑侦总队在市局大数据建设总体思路和框架下,与国内高科技企业紧密合作,借助外力和技术,研发了信息分析程序,建立了专门数据库,并应用到实战打击中,取得了用信息化手段支撑规模化、突破追赃减损瓶颈的阶段性战果。同时,对获取的架设在境外实施诈骗的窝点信息,充分利用打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平台相关功能开展工作,打击防范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十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同类型诈骗电话各有特点,我们根据这些特点,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先建成一个模型,互联网企业拥有相关的技术,我们民警有自己的侦查思路,二者配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然后将这个模型加入到通讯企业的数据库,一旦发现有事主被骗,我们就会立即按事主的号码拨打过去,争分夺秒劝阻。”目前,这个系统的准确率大约在90%左右,如果警方实在劝服不了受骗者,便立即让银行对事主账户采取保护性措施,先把钱留下,再想办法劝说。

推进多部门联动机制“分秒必争”保护群众“钱袋子”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大楼十层的“反诈中心”,如今已是一个集合了移动、联通、电信、阿里、腾讯、360等通讯、网络技术尖端企业和公安局实战精英的作战中心。目前,中国、农业、工商、建设、交通、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8大银行均派员入驻反诈中心,共同开展工作。自主和联合研发的各类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建立的各种直联专线,与相关产业成立的反诈联盟密切合作,共同支撑防范工作。

“我们的目的就要和骗子们分秒必争,我们快了一秒,就会有更多受害者的钱能被保住。”十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以往,警方在接到受骗报警,需要先办理一系列手续,再到银行协商冻结汇款,而骗子在极短时间内,早将账户钱款转移一空。现在,反诈中心电信案件侦办平台上,整合了全国1000多家银行和各种第三方支付平台,今年1月至11月,累计拦截涉案资金12亿余元。民警可以在办公室里完成对银行资金流的监控和快速查询,以及追踪冻结止付。只要接到报警,民警则会立即根据账号信息,冻结已汇出的款项。目前,对涉案银行账户的查询、布控、冻结和止付,耗时已从原来的按小时计算,变成了按秒计算。

在内部,北京警方也在不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针对电诈警情,由刑侦总队十支队牵头,刑侦、网安、各相关分局定期会商,对各类线索进行整合研判并发出一道道指令,各战斗组快速反应、同步上案,对不同时期重点违法犯罪实施打击。针对冒充熟人、网络购物异常、网络刷单诈骗、购物推销诈骗、非法开贩银行卡、为诈骗犯罪提供支持的产业链等高发案件类型,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分析研判,串并案件线索,会同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公安机关联合开展打击。今年以来先后打掉了36个犯罪团伙。

据介绍,在不断完善内部警种联动、警银联动的基础上,反诈中心还积极与相关知名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警通、警企、警研等联动机制,不断拓展合作的范围和内容。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以机制创新破解瓶颈难题,以“智慧刑侦”提升防范效能。


行业治理+宣传提示,不断推进源头治理


按照“堵源斩首、打防并举”的工作思路,“反诈中心”还积极加强行业整治和防范宣传两个方面工作,力求从源头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方面,开展通讯流综合治理,组织专人赴电信诈骗犯罪高危地域开展工作,研究采取专业措施。今年以来截至11月30日,共关停各类违法通讯号码10万余个,有效净化了我市通讯环境。另一方面,开展网络流综合治理,针对假网址链接诈骗等开展专项治理,拓展封堵疑似网址、域名近三万个。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防范宣传。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主题活动、主题宣读等形式,对广大百姓以及学校师生、财务会计等各类群体开展宣传,着力提升群众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水平。会同北京电视台成立反诈宣传联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成宣传。

推出“走进警营”宣传活动,将“反诈中心”作为宣传主阵地之一,波次组织媒体记者、高校师生、网友群众等走进“反诈中心”开展宣传,三年来共组织接待20余批近千人次参观,了解反诈工作。同时,开展对外宣讲,三年来共向高校师生、社区群众、热心网友、企业员工等开展主题宣讲100余次,受众达近10万人次。通过制作多媒体宣传片、防范宣传RAP,参加电视访谈、发布防范提示等开展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市民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