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桥派出所:爱民街畔“好枫警” 守卫红墙“排头兵”
走进厂桥派出所辖区,蓝天白云下的什刹海水光潋滟,北京四中书声琅琅,巍巍红墙庄严伫立,胡同百姓其乐融融,一派平安和谐美丽画卷……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11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获评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优秀代表之一,西城分局厂桥派出所近年来深刻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精髓,以红墙卫士精神铸忠诚,坚持扎根基层、初心为民,聚焦群众“身边案”、群众“门前乱”,多措并举创平安、办实事,架起群众“连心桥”,耕耘守护新时代枫桥经验之花。
据悉,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厂桥派出所成立于1958年,2009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派出所,辖区面积4.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万余户、8.2万余人。位于红墙外、爱民街畔的厂桥派出所,管界东跨北京中轴线,守护着多处“申遗”重要点位;西邻西单北大街,林立着现代与古朴两种风格的百余处建筑。
架起群众“连心桥”,画好善治“同心圆”
“平安大街、爱民街,听听我们所辖区这些地名,天然就是一个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的地方!”说起所里的创建工作,所长刘育斌眼里满是自豪。
进入厂桥派出所,一块“爱民联合调解室”的牌子格外醒目。
辖区平房住户多、老居民多,经年累月共处一院少不了心结、矛盾,纠纷、过结。为了及时化解辖区内不和谐因素,2019年,厂桥派出所主动联合什刹海街道司法所在派出所设置联合调解室,并以派出所旁边的爱民街命名,取名“爱民联合调解室”,寓意警爱民、民爱警,警民心连心。
“爱民联合调解室”成立以来,派出所主动整合公安、信访、司法等矛盾纠纷涉及的部门,依托街道司法所社区法律顾问资源,组织区法院巡回法庭法官、公证员、律所公益律师以及民事调解员进驻派出所,建立派出所民警、驻所调解员、专职律师“三级调解”工作模式,向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对群众矛盾纠纷开展多元化解、联合调处,特别是针对积怨较深、风险较大的矛盾纠纷,积极协调法院、民政、司法所等部门和律师等专业力量提前介入、全程干预,最大限度避免矛盾升级。
调解室里,一面面锦旗讲述着一个个“化干戈为玉帛”的生动故事。居民赵先生在辖区内有一处院落欲出售,由于房产及户口问题与其亲属长期存在矛盾,双方多次因带中介、购房人看房发生争吵,直到报警求助解决。社区民警杜志强掌握情况后,邀请涉事双方到调解室,围坐一起“唠出困难、说透问题、商讨办法”,民调员、驻所律师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劝导和调解,经过长达6个多小时的工作,最终使双方郁结多年的矛盾得了舒解。事后,赵先生特意来所,对民警耐心帮助其化解家庭矛盾表示由衷感谢。
在推动民调入所,多元化解的同时,厂桥派出所还以所内“爱民联合调解室”+四个社区警务队“居民议事厅”为平台,发挥穿警服副书记职能作用,全面打造所、街道“两级助推”,社区、司法、民警“三位一体”,“老干部、老街坊、老朋友、老亲戚”四老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通过“群众说事、民警讲理、律师释法”开展矛盾纠纷化解。2021年8月,辖区居民王先生因装修漏水问题,导致多家邻居家中墙皮潮湿掉落,因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社区民警赵磊多次前往周边居民家中查看,并组织涉事邻里到社区居民议事厅面对面沟通,经过社区老干部、老街坊多次耐心调解,最终友好解决,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街坊们对社区民警细致耐心的工作,纷纷竖起大拇指。
2021年以来,派出所通过人民调解员、律师配合参与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其中重点矛盾纠纷300余件,最大程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多措并举创平安,拧紧护航“安全阀”
辖区内医院学校多、商圈景区多,作为各类重要点位、复杂场所的汇集地,地理位置特殊、结构复杂,决定了厂桥派出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近些年,派出所持续深化“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始终站在事关首都形象的高度,坚持“警心围着民意转”,严打群众“身边案”、整治群众“门前乱”。在故宫周边地区综合整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三维打整机制,并进一步推广延伸至什刹海—恭王府地区。2021年以来,辖区接报刑事、治安类警情数量持续下降,其中,辖区入室盗案件连续2年零发案,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今年11月,来北京旅游的田女士在护国寺街一小吃店门前休息时,右侧裤兜内手机丢失。接报后,派出所立即启动侵财类现案快速响应机制,迅速开展侦破工作,及时锁定两名嫌疑人身份,连夜开展追踪,于当日夜间将二人抓获,现场起获被盗手机,为群众挽回了财产损失。事后,田女士专程到派出所送上锦旗,感谢民警破案神速,让群众心安。
为切实提高辖区群众安全感,派出所统筹组织民警、保安员、环卫工人等各方力量,组建了一只的“平安夜巡队”,针对辖区重点部位、繁华商圈、胡同院落开展常态夜间巡控,确保“百姓身边有民警,街头处处有防范”;围绕医院多、学校多的实际,依托“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发挥法治副校长、院警副书记作用,密切与辖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23所中小幼学校的沟通对接,建立完善医警协作联调机制,预防化解医患矛盾纠纷,落实“护校安园”高峰勤务,化解校园矛盾纠纷、防范涉校案事件。2021年以来,派出所主动作为,通过为辖区校园师生、医生患者解小忧、帮小忙的形式,调处化解涉校矛盾纠纷50余件、医患纠纷300余件,同时积极推动辖区医院、学校增配保安员、安装“一键报警”设备,全面加强科技防范措施,整体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厂桥派出所民警将“群众事无小事”记在心间,更融入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今年以来,派出所提出了“不放过每一个物品遗失警情”的工作标准。10月23日早上,在辖区工作的张女士下夜班回家,骑共享单车行至北海北地铁站时,边打电话边进入地铁站,将随身携带的电脑包遗忘在共享单车上,张女士发现后返回寻找,发现共享单车已被骑走,由于其笔记本电脑内存有重要的工作资料,张女士随即报警求助。民警杨世俊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及时帮助张女士找回了遗失的电脑,电脑内资料也未受损丢失。事后,为感谢民警的帮助,张女士专程送来写有“为民解忧,敬业正直”的锦旗。
利民举措办实事,跑出服务“加速度”
作为西城区辖区面积最大的派出所,切实把“小事不小看,小事当做大事办”落实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依托分局科技支撑,打破业务壁垒,实现户籍、交通、出入境等窗口业务线上线下融合,派出所配置具有交通违法处理、网上公安局等业务功能的自助终端设备,及时、依法、高效、妥善开展各项业务办理,让群众体验“一网通一次办”的便捷。特别是在办事大厅建立“首问接待制”,对申报材料进行一对一指导,分流窗口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先后为1100余名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服务窗口连续三年“零差评”。
去年,辖区居民王先生需要给新生儿落户,但是由于其家庭房产纠纷没有解决,王先生无法提供为新生儿落户的有关手续,于是到派出所户籍窗口咨询解决办法。户籍窗口民警按照“首问接待制”详细询问并记录了王先生的诉求与困难,并于当天通过社区民警核实了王先生所述的家庭纠纷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和相关便民政策,告知王先生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并按照有关规定提交了王先生的申请。在户籍民警的不懈努力下,王先生的孩子依据政策顺利落户,王先生专门寄来感谢信对民警的细心工作表示感谢。
此外,派出所窗口民警还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方法,通过“建群进圈”“加友互粉”等实际举措,和辖区群众交朋友,将辖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答在平时,解决在日常。2021年以来,共收到群众锦旗、感谢信92件,来电表扬、留言感谢160余件次,真正赢得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支持,切实维护了首都公安良好形象。
红墙卫士育忠心,永葆队伍“最红色”
近年来,厂桥派出所深刻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精髓,以红墙卫士精神持续筑牢队伍政治忠诚,在枫桥经验续航接力上薪火相传。
党支部班子是派出所的龙头,党员队伍是派出所的拳头,想要拳头硬,必先强龙头。厂桥派出所全体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坚持“大事小事跟我上、急事难事由我办、敬业奉献看我的”工作原则,持续强化班子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班子带头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对辖区重要执勤点位实行班子成员包岗,现职领导后夜替岗、靠前指挥、随警作战,同步开展岗位练兵培训,送训到岗、以战代训,现场提示岗位要求,现场解决问题短板,现场改进纪律作风,督促在岗民警时刻满弓满弦。
紧紧抓住党员民警“关键主体”,坚持政治建警,将打牢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贯穿工作始终,延伸一线党建工作触角,通过党支部会、党小组会、党员会,三个层次层层带动,持续开展形势任务和职能使命教育,持续增强全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实现党建与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不断激发全体民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