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英烈精神 守护万家灯火 崔申迪清明追忆父亲崔大庆
清明时节,追思绵长。在北京市丰台花园苍松翠柏掩映的崔大庆烈士铜像前,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中队长崔申迪庄重地献上一束白菊。作为革命烈士崔大庆之子,他身着警服,向父亲的铜像深深敬礼。这一幕,既是血脉亲情的追忆,更是两代公安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父亲的背影:以生命诠释忠诚的公安英烈
1995年3月11日凌晨,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丰台镇派出所副所长崔大庆在抓捕持枪杀人犯于根柱时,头部中弹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紧紧抓住歹徒的手,为战友争取制敌机会。年仅36岁的崔大庆,用热血铸就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的丰碑。那一年,崔申迪年仅5岁。
“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是模糊的,但那些关于他的故事却无比清晰。”崔申迪回忆,年幼时,他常在母亲的讲述中拼凑父亲的轮廓:那个总是深夜出警、为邻里调解纠纷的“崔所”;那个面对持枪歹徒毫无惧色、冲锋在前的“英雄”;那个在街坊口中“好警察”“好人”的平凡民警。父亲的牺牲,让“警察”二字在崔申迪心中既承载着伤痛,更凝聚着信仰的力量。
子承父志:从“烈士之子”到“红墙卫士”的成长之路
2010年,崔申迪身着警服首次站在父亲墓前宣誓“一定做个好警察”。大学毕业后,崔申迪义无反顾地接过父辈的旗帜,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他主动向组织申请来到丰台镇派出所实习,走过父辈的道路,汲取奋进的力量。“在实习中,我真正理解了父亲的选择——英雄不仅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更是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崔申迪说。
2011年,崔申迪正式加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成为守护党中央所在地的“红墙卫士”。14年来,他扎根基层,从普通民警成长为中队骨干,在参与重大安保、打击防范、化解矛盾等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被评选为2024年度“北京榜样·最美警察”。面对荣誉,他总说:“穿上这身警服,我就必须对得起‘崔大庆儿子’这个身份,更要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份荣光!”
精神传承:在平凡岗位上续写英雄篇章
“如果父亲在,他会怎么做?”这是崔申迪面对难题时常问自己的话。2023年,他在处理一起突发警情时,面对情绪失控的当事人,选择以耐心劝导替代强制措施,最终成功处置。“父亲的战友曾告诉我,他执法时从来都是不急不躁以理服人。这教会我,执法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与温度。”“父亲曾说‘我是所长,我先上’,如今我也要践行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崔申迪带领民警创新“红墙警务”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5个平安网格,通过“脚板+科技”筑牢安全防线。
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2024年西城分局党委本着专业化、实战化、规范化、常态化新警教育训练思路,以六大创优体系建设为依托,创新构建了结合集中驻训、集约培训、集成战训的新警“小现役”培训机制,作为府右街派出所党支部青年委员、团支部书记,崔申迪专注于传承红色基因,结合工作实际和新警特点,牵头制定、组织了府右街派出所新警“青苗培优计划”及“六维铸剑能力拔高计划”,进一步培育、培养、培优新警,持续强化新入职民警警察意识、素质、责任、规矩的养成。通过政治教育、参观见学、理论研习、案例剖析、经验交流、课程讲解、竞赛评比、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采用“由新警主导”全新模式,开展新警培优、拔高工作,进一步引导新警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忠诚警魂,激励新入职民警勇于担当、敢于作为。2024年至今,已有206名新警来到府右街派出所驻所接受“小现役"培训,组织忠诚教育、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等活动70余场次,已有95名民警经培训成绩优秀,分配到分局各警种、各岗位投入工作。
血脉赓续:让英烈精神照亮更多心灵
“您是我的光,我像您的影子。”2024年公安英烈事迹报告会上,崔申迪面对父亲遗像的深情告白让全场动容。作为英烈子女代表,他走进校园、社区、警营,讲述两代警察的传承故事,参与创作的纪实作品《您是我的光,我像您的影子》入选“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如今,崔申迪也为人父。他常带子女到丰台花园瞻仰祖父铜像,讲述“爷爷为什么是英雄”。“我希望他们懂得,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无数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他说。
“传承不仅是接过父辈的枪,更要让英烈精神成为整个公安队伍的精神灯塔。” 2024年,他推动建立“英烈子女成长关爱计划”,为12名公安英烈子女提供心理辅导与职业规划指导。
从崔大庆到崔申迪,从“危难时刻显担当”到“平凡岁月见初心”,两代公安人用生命与热血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在清明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里,崔申迪的故事让人们看到:英烈精神从未远去,它化作千万民警守护平安的步履,融入街头巷尾的万家灯火,更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