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察博物馆:镌刻使命印记 书写平安华章

发布日期:2025-09-30     信息来源:人民公安报

字号:        

北京警察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东交民巷,馆内设有北京公安发展史、古代治安管理、近代警察制度、警种职能等展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档案、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这里不仅是记述公安发展历史的文化场所,更是一座铭刻北京公安民警忠诚与信仰的精神殿堂。

回望来时 烽火中的信仰淬炼

漫步其中,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警史文物、一页页翔实的文献资料,向广大观众讲述着新中国首都公安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的奋斗史和光荣史。

走进北京警察博物馆一层北京公安发展史展厅,一幅《赴北平接管路线示意图》描绘了当年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进军北平城的行进路线。而这个训练班的学员就是北京市公安局组建伊始的主要力量。

时针回拨到1948年9月。为迎接解放全中国的曙光,中共中央社会部在河北省平山县西黄泥村举办了特殊的“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随着解放战争的凯歌高奏,北平解放指日可待。同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社会部决定训练班提前结业,准备接管北平。次日,全体学员迈着整齐的步伐北上。

1948年12月17日,是一个值得全体北京公安民警永远铭记的日子。学员们到达保定城,参加在这里召开的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大会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市政府公安局”,任命训练班班主任谭政文为公安局第一任局长。

披荆斩棘 文物见证光辉岁月

同样在北京公安发展史展厅,陈列着一件已经有些褪色的工作佩条,当中印有“工作人员”四个红字,红字上面依稀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委会”的印章。这件佩条看似不起眼,却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见证了北京公安民警投身新中国开国大典保卫工作的难忘瞬间。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市公安局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全面筹划开国大典保卫工作,并专门组建了便衣警卫大队。李宁同志作为便衣警卫大队的副大队长,在开国大典当日佩戴着这件工作佩条登上天安门城楼,尽职尽责地守护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身旁执行警卫任务。每每提及那天现场庄严的氛围、广场上群众热情洋溢的欢呼,这位公安前辈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第一代北京公安民警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始终以最顽强的状态面对困难,完成一项又一项艰难任务,维护了新生人民政权,保卫了首都人民安宁。同时,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专群结合的工作路线,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治安保卫网络,6000多个治安小组、近4万治安员构筑起坚固的人民防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北京公安的忠诚担当在任何时期都坚若磐石,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国家共进,在一次次大考中交出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广大北京公安民警嫉恶如仇、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汗水和热血书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薪火相传 汲取力量砥砺奋进

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三层,一整面“首都公安英烈纪念墙”庄严肃穆、深沉厚重。纪念墙由400块象征浸透烈士鲜血的红砂岩雕刻而成,寓意着公安英烈以血肉为基石,筑起一道坚固的铜墙铁壁,捍卫国家的安全、保卫人民的安宁。每年清明、烈士纪念日,市公安局都会在此举行祭奠活动,缅怀公安英烈,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北京公安队伍历经七十余载艰辛跋涉,取得了扎实的进步和发展。跨入新时代,这支队伍一如既往昂首向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忠实履行使命任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作出新的贡献。

北京警察博物馆犹如一部立体的警史典籍,开馆24年来,见证了北京公安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和代代公安民警薪火相传的坚定信仰,年均接待中外各界观众10万余人次。

近年来,博物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忠诚教育基地作用,组织现场讲解,传承红色基因;开发文化产品;推出的“云逛警察博物馆”“穿在身上的誓言”系列网络直播节目深受网民关注;积极深化“第二课堂”功能,作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警察学院的教学基地,为学校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学警利用假期参与志愿讲解,潜移默化浸润思政教育,促进馆校合作育人。此外,博物馆深挖馆藏资源,讲好公安文物背后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展览发声,提供更为优质的参观体验,收获了很多赞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