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火了!这俩官方微博却“怼”上了
从昨天开始,传播君的朋友圈被一只猪刷屏了,全民都在关注《啥是佩奇》,就连警察蜀黍和消防蜀黍也为它“互怼”了起来。
因为太火了,这只粉色小猪引起了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 的关注。
围绕这只猪,@中国消防 可没少花心思,把一只猪玩出了多种花样。
因为一些短视频平台,“盘ta”这个词最近火了,@中国消防 蹭着“盘”和小猪佩奇的热点卖了个萌。
眼下临近春运,自称犯了“职业病”的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 借着小猪佩奇的热点,给大家科普了一下“鼓风机”被禁止带上火车。
可能“职业病”会传染,专业对口的@中国消防 也得了“职业病”,指出了@平安北京 微博中的错误之处。
“职业病”还没好的@平安北京 又针对@中国消防 所说的予以了说明。
对于两家小编的“互怼”,中共中央党校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一向严肃的“平安北京”和“中国消防”来蹭《啥是佩奇》这个热点,这个逻辑很明显:就是借助热点事件,更好地科普和普法,能够更好地触达用户,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这事儿还引来了网友们的围观,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春运带“鼓风机”上火车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了。
作为特殊工种,焊工的职业一般人都不太了解,借此机会,@中国消防 也为网友科普了一波。
卖萌、“互怼”、科普也引来其他政务新媒体小编们纷纷前来观摩,在评论转发板块,这些政务新媒体小编又是配发表情包“吃瓜”,又是引用网络流行语“盘”,还给“中国消防”取外号“万能毁鸡汤小能手”,引来了大量普通网友的围观。
对于@中国消防 和@平安北京 等政务新媒体的这一波操作,中共中央党校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这种操作方式,对于政务新媒体来说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政务新媒体给人的印象太严肃,有时候冷冰冰让人感觉拒人千里之外,而新媒体一定要有温度,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而这次蹭热度无疑让老百姓觉得亲切、好玩、友好,效果也会更好!
对于如此快的“蹭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生此前曾表示:在网络新媒体崛兴后,一个全新的媒介化社会正在生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媒介化”的态势。
如今政府、政务与新媒体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根据《2018年政务微博运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重大事件上,单位级别越高,其政务微博回应速度越快,省部级政务微博回应速度远高于县处级以下政务微博的回应速度。
对于政务新媒体小编发表情包、用网言网语等集体卖萌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向征此前曾表示:当前,社会民众表达方式多元多样,特别是在网络空间,网言网语层出不穷,政务新媒体需适应这种表达方式的变化,贴近群众,摆脱“官话套话”,注重“微语言”使用,在适当的情况下,将生硬的“通知”、“公告”转化为生动的“交流”、“对话”。
“卖萌”与严肃统一于内容。
政务新媒体的核心在于内容,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影响着“卖萌”和严肃之间张力的把握和调控。
如对有关政务文件的信息类资讯,须严肃对待,准确通告相关信息;而对民生类资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表达方式,给人以亲切感。
正如有网友在微博中评论的:在互怼中让吃瓜群众涨姿势,形式很新颖,宣传效果很好,望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