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去年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
北京市公安局今天召开2022年中国人民警察节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首都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效。
北京市公安局各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依法严打方针,持续开展覆盖全年的“长城”“云剑”“断卡”“断流”等系列专项行动,以斩断犯罪链条、捣毁犯罪窝点为打击重点,以“两卡”、高发类案为主攻目标,持续强化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研判、侦查、打击工作,破案、抓获嫌疑人数量大幅提升,坚决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快速上升态势。与此同时,通过持续完善两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部门联动,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强化对黑灰产业链、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北京全市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万余名,已向全国5000余名群众返还资金1.3亿余元,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据介绍,北京市公安机关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会同内保、人口基层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防范宣传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专业防范方面,建设四级反诈中心,全面提升预警劝阻的时效性和成功率。通过在全市200余个派出所建立预警劝阻分中心,形成了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联动劝阻体系,2021年全年共预警劝阻1500万次,避免经济损失104亿余元,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牵动全市内保系统广泛深入首都内部单位,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工作,建立了全方位的新型诈骗手段快速发布机制、全覆盖的防诈骗提醒机制和全民化的防诈骗宣传参与机制。2021年,共发动内部单位反诈宣传专员及各级力量1.2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反诈宣传材料100余万份,受众400余万人。
针对内部单位不同群体,积极开展精准宣传、精准劝阻。围绕高校师生,重点针对“高考招生”“兼职刷单”“校园贷”“网购”“裸聊”等诈骗方式进行宣传;制作“校园安全系列专题教育片”、短视频及录制微课,向全市高校推送和开展主题宣教活动70余场,发放宣传品10万余份,师生受众达60余万人次。围绕中小学校,重点针对购买游戏装备、冒充老师等诈骗类型进行宣传,组织学校以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课后作业、“小手拉大手,共同防诈骗”活动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防范意识。如与朝阳区教委密切配合,制作《发放致师生家长、教职工防范电信诈骗案件的一封信》,覆盖学生30万人、家长70万人、学校教职员工5万余人。围绕医疗机构,重点针对“涉疫情”“买卖医疗物资”“冒充公检法”等方式的诈骗进行宣传;同时,走进广安门中医院、友谊医院、协和医院等30余家医疗机构,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开展面对面的教育宣讲。围绕金融系统,推动金融系统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向在京各银行总行、分行进行反诈专项部署,交流反诈经验;在所有营业网点实现反诈宣传标语全覆盖,并制作播放反诈情景剧、视频片和宣传手册;2021年,全市各级金融网点共实施有效拦截100余次,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
警方提示:
关注官方发布提示信息,结合往年经验,春节期间常见的诈骗类型包括兼职刷单、代办贷款、冒充客服、火车票机票退改签、红包返利诈骗以及杀猪盘、聊裸敲诈等,这些诈骗手段我们都会在“北京反诈”微信公众号和“全民反诈”APP上发布相应的安全防范提示,请大家及时观看相关内容,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如发现涉诈违法犯罪线索,也可以通过96110专用号码以及“北京反诈”微信公众号、“全民反诈”APP网络平台向警方举报。
96110来电要及时接听,日常工作生活中,广大群众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特别是,96110的来电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仔细回答相关问题,避免您和家人上当受骗。
切莫充当诈骗犯罪帮凶,参与非法开办、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号及社交账号,甚至利用所学知识为犯罪团伙制作诈骗APP、网站等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甚至“诈骗罪”,将会受到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请广大群众避免因利益诱惑参与违法犯罪活动,防止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