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擎”助力 跑出护航首都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北京公安持续打造智慧“金名片”
两级侦查中心升级数字化侦查研判新模式,支撑打击犯罪;196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在京华大地上,群众身边的安全感、指尖上的便捷度不断提档升级。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持续向“智慧警务”发力,按照公安部科技兴警三年工作计划部署,不断构建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化科技成果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大数据赋能实战能力、一体化安全防护能力,加速形成和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全力跑出护航首都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持续打造北京公安智慧“金名片”。
智慧赋能 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
应用智慧科技,适应实战需求,提升整体防控。北京公安机关一系列顶层设计与规划相继推出,智慧警务建设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纵深推进科技兴警战略,市局党委高位统筹、规划引领,全面整合警种、分局资源力量,推动新一代指挥平台建设运行工作,聚焦基础支撑、智能应用、数据赋能,不断促推社会面防控体系科技化建设提档升级。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持续为一线民警配发移动警务终端、5G执法记录仪,经过多波次迭代升级,逐步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警种的实战格局,“平台+终端+5G记录仪”三屏联动、数据点对点推送模式已逐步发挥作用,加速推动基层一线由“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科技警务”跨越发展。
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围绕明责、减负、赋能、增效目标,明确以平台搭建为牵引、以数字转型为抓手、以数据赋能为支撑的运行模式,建设市区两级实体化运行的基础管控中心,搭建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应用支撑测试平台,构建市局、分局、派出所、社区民警四级应用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基层基础工作流程的全面重塑。
按照市局整体部署,海淀公安结合辖区实际,打破部门壁垒,整合9个部门集中办公,搭建了分局层面基层基础平台应用系统。分局以统一基础工作数据管理为出发点,全面整合5大类119项基层工作任务,以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为基点,形成工作任务直达民警、工作结果直报分局的警务运行新模式。
“您好,我是北京市反诈中心民警,您刚刚疑似接到电信网络诈骗电话……”在北京市反诈中心,民警们正对可能发生的电诈案件进行电话劝阻。
“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破案还要多挽损。”北京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依托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北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深化“四专两合力”思路,推动刑侦系统向打击防范新型网络犯罪转型攻坚,特别是聚焦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黑灰产,在强力打击的基础上,依托智慧警务建设,深化预警防范理念,加强劝阻止付、宣传防范等措施,全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高科技+铁脚板,“预警、止付、劝阻”每一项工作,都是公安机关和诈骗分子进行的一场时空较量。北京市公安局深化科技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局、分局、派出所、社会单位四级反诈联动处置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升对诈骗案件的感知预警速度和能力,7×24小时开展涉诈资金止付和劝阻工作。同时,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在全国首创疑似涉诈账户资金保护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预先感知疑似涉诈账户,及时阻断涉诈交易,保护劝阻潜在被骗群众。2024年,涉诈资金返还比例居全国首位。
科技加持 锻造打击犯罪利刃
“请东城分局刑侦支队到现场开展侦查。”2024年11月中旬,市局侦查中心将一条研判发现的涉医院“黄牛”线索推送给分局侦查中心,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分局通过精准侦查取证,锁定了外省某地倒卖医院号源的嫌疑人信息,11月24日,分局民警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
北京市公安局聚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和驱动,更新和升级传统警务模式、战斗力生成路径,特别是全局刑侦系统主动融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坚持融合力量、系统、资源、手段和提升科技应用能力、打击犯罪质效的“四融合、两提升”思路,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一线实战中开花结果。
既见树木,更见森林。2024年,市局、分局两级侦查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信息化科技成果与公安侦查打击工作深度融合,锚定“刑侦主责、警种联建、合成作战、服务全局”思路,智能化的综合应用平台为一线赋能、为实战增效已成气候,守护城市平安的底气更加充足。
“自上而下”指挥实战,市局侦查中心在推送案件线索的同时,本着“大融合、大共享、大应用”的原则,最大限度整合平台资源,对各分局侦查中心和全局派出所打击办案队100%全覆盖,为基层一线量身打造“资源导航”,民警在一个平台内一键登录,与案件相关的信息线索可以快捷全面获取,大大提高了案件办理质效。
“自下而上”的申请支撑体系,也在实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派出所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在平台内简单勾选、一键操作,自动生成协助侦查申请,市局、分局两级侦查中心24小时响应支撑。2024年4月13日,大兴分局红星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盗窃手机案,民警在发现嫌疑人指向性线索后,及时发起协助侦查申请,市局、分局两级中心提供科技助力,很快锁定嫌疑人身份等信息,并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推送,随后民警在嫌疑人居住地将其抓获归案。
以智提质 群众办事更快更好
“网上申请、邮寄到家。”海淀区的李先生居民身份证丢失,但是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去派出所办理,看到公安机关推出的居民身份证全程网办服务后,他在网上申请了身份证补领业务,不到一个礼拜便收到了新身份证。
传统的“窗口”上了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安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群众可利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设备,通过“网上北京市公安局”、交管12123等政务服务APP和小程序进行“网上办”“掌上办”,免去了在窗口排队等候的麻烦。
“把群众的需求当成‘施工图’,把群众的满意度当成‘验收单’,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北京市公安局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标,全面整合、共享、应用公安机关内部及政府各部门的数据信息,不断丰富公安政务服务网办内容,截至目前,已实现19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及65项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所需所盼。
“周一一早提交的申请,周三就审批通过了。”申请举办大型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说,“不仅快捷而且方便,往年举办大型活动前,要将材料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现场提交,2024年就改全程网办了。”
北京市公安局依托治安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打造大型活动监管平台模块,全面对接市政务服务系统。“系统上线以来,演唱会、音乐节等135项大型活动的安全许可实现了网上全流程办理,最大限度便民利企。”治安管理总队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支队负责人介绍。
在“不跑腿”基础上,北京公安机关围绕“怎么办成、如何办好”理念,对群众申报所需材料进行全面梳理整合,进一步简材料、压时限,依法将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申报材料整合精简为5份,将审批时间压缩为3个工作日内,对演唱会临时增加场次的,做到随申请、随受理、随审批。
2024年,北京文体赛事、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市场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全年开展466项、1840场次,累计接待观众1482万人。北京公安机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加了大型活动市场活力,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北京公安智慧。